《电大理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抛锚教学”在电大课程教学

 
来源:电大理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高等教育承担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唯有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5 月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内涵式发展原本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与高校而言,更多是指基于“优结构、提质量、高水平”目标导向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旨在通过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使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达到内部有机统一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外部有机统一的一种发展状态。 诚如习总书记所讲,“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的增长”,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内涵式发展的硬核和精髓。 电大开放教育,虽有别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但它以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主要载体,实现远程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效填补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中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空白。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它同样必须遵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电大开放教育逐渐走向边缘,面临着生源锐减、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现实不容懈怠。于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增强电大竞争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所有电大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变革创新是教学质量提升之助燃剂。通过变革传统课堂、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有助于推动电大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基于此, 该文以电大开放教育热门专业之一的行政管理专业《政府公共关系》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抛锚教学”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创新,已期在推进电大内涵式发展建设中贡献微薄之力。 1 课程现状分析 《政府公共关系》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课, 其理论内容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课程性质与特点造就了该课程每学期1 300 多人选课的庞大规模,遍布全省市县44 个教学点,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1.1 教学目标 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于理解并掌握政府公关之核心要素、灵活运用公关活动之方法、技巧和策略,培养学员民主素养(见图1)。 1.1.1 掌握政府公关之核心要素是其知识目标 具体可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3 个层次。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大致的认识; 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问题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并能运用理论分析实际案例或进行必要的发挥。 1.1.2 灵活运用公关活动之方法、技巧和策略是其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 掌握政府公关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及策略等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公关方法和技巧来改善并优化自己身边的社交关系。 1.1.3 培养学员民主素养是其价值目标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未来的中坚力量, 其自身民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而作为行管专业的学生,其民主素养更是不能缺位。 应逐步培养学员的民主态度和民主影响力,让学员坚信自己的有能力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积极地将自身民主态度转化成民主行动, 自愿投身于我国的民主建设中。 1.2 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政府公关三要素、 公关活动开展的流程等基本理论,还涉及信息调查、方案策划、新闻宣传、人际交往、工作谈判、行为语言艺术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等大量具体公关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影响政府良好形象塑造的三大要素、领悟公关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实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学习者而言,有关方案策划、人际交往、行为语言艺术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等大量具体公关实务的方法和技巧靠文字的描述很难诠释清楚,更多技巧需要在实战中学习积累,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既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上的难点。 图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1.3 教学困境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学员主要以“零基础”生源为主,即绝大部分学员并不从事政府机关或相关领域的工作,对政府的基本职能不清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对现有的一些社会问题敏感度欠缺。总体呈现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能力差、文凭动机严重、工学矛盾突出、学习热情不高等显著特点。 学校也曾为了适应学生这些特点,调整专业规则,将《政府公共关系》建议开设学期调整为第四学期,考虑到或许经过近两年的系统学习, 学员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究其原因,还在于对理论问题和抽象概念感到陌生,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概念多,理论性较强,不仅加大了教学难度,还容易造成学生的退缩心理。从全省的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课程辅导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几乎是教科书的复制品,即教师在课堂上死板地、一成不变地向学生罗列着分门别类的书本知识,给学生以深奥、难学之印象,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距离感和畏难情绪。这种偏重于理论讲解, 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使课程缺乏新颖性、灵活性与实践性,学生会觉得所学无用,从而对该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 2 课程教学反思 多年的教学及改革经验,让笔者认识到“兴趣点”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武器。所谓“兴趣点”,顾名思义,可以提起学员兴致的某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片、舆论、视频、案例等,每个学员日常生活中都会对这个点关注, 并且都能对其谈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与普通高校的教育对象相比, 电大学员以成人为主,绝大部分是在职人员,对象间不仅存在着年龄上、职业上、知识上、认识上的差异,还存在着需求上和能力上差异,比如说,在学习需求上,有的是以求知为主,有的是以求文凭为主,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电大学员就好比“找相同”游戏,如何在众多异质物体中找同质性,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好在无论身处何处,学员都是“社会人”、都是“政治人”,都离不开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一旦感冒,大家都会跟着打喷嚏。于是,对于行管专业学员而言,那些在社会上影响甚广,且令社会舆论大动干戈的热点公共问题自然而言就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必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兴趣点(见图2)。 将兴趣点带进课堂,教师就可以引导和学生分组讨论、互动,让每个人都有所讲,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有机结合,最终在大家的讨论声中,加深对事件本质的认识,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兴趣点(或案例或场景或视频或图片)与知识点的完美结合,笔者将它称之为“抛锚教学”。 图2 舆论与兴趣 3 教学设计探索 笔者将抛锚教学下的教学设计思路概括为: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沿着情境线、问题线和知识线3 条线索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概括提炼可迁移的学习策略,形成学习能力。 通过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见图3)。 3.1 重新定位:拓展与特色 3.1.1 拓展课,强调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与《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概论》等核心课程相比,《政府公共关系》 课程可定位为行管专业的拓展课程,即在已具备一定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学员的知识结构和眼界,将从前“理论学习”的输入转化为“能力提升”的输出。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重心应集中在对知识点的整合及灵活运用, 而非完全按照现有教材的结构编排照本宣科地填充教学课堂。 图3 抛锚教学 3.1.2 特色课,以专题形式授课,强调知识点的整合 作为第一批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2012 年以来,该课程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改革成果,其中“锚库”是众多改革成果中的一项, 即以专题的形式将近几年来所发生的社会影响较大的24 个热点公共问题进行归类,设计出8 个专题,这8 个专题涉猎广泛,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形象,均符合开放学生学习的特点,且与现有教材内容遥相呼应,方便课程教学使用。独特的授课模式、基于现代远程技术下的“锚库”建设,都已成为打造电大行管专业特色课程的有力支撑。 3.2 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关注学习策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掌握(见图4)。 开放教育学员以在职人员为主, 学员间在年龄结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价值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性格和习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职业和经历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投入和效果。 开放教育生源的这一特征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习得新知识重构和优化自身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本能”的观点不谋而合。 故, 笔者主张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可以使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并在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或观念性知识, 并在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得到运用。 图4 建构主义理论 3.3 抛锚教学:基于问题解决和知识重构的教学过程 抛锚教学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获取直接经验,而非听取间接经验。 缘于此,抛锚教学主张将学习者置身于一个相对真实、 完整的问题背景中,鼓励学习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讨论,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该方法也被一些学者称为 “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不仅有助于提升面授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还能增加学生面授课的到课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笔者积极主张在《政府公共关系》教学过程中采用抛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4 抛锚教学运用 抛锚教学设计的落实需分5 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效果评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接下来,笔者以“公共突发事件”知识点为例,演示抛锚教学的具体运用。 “公共突发事件”是该课程第九章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涉及公共突发事件的界定、特征、成因、影响、预防、处理等内容,通过该知识点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政府公关实务, 理解具体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和沟通技巧,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重点培养学生遇事的应急能力和分析能力。围绕这一教学目的,笔者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4.1 创设情境 笔者将前期收集到的有关 “7.21 北京特大暴雨”“重庆市区氯气泄漏事故”“三鹿毒奶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图片(可以是纸质版、电子版)展示在学生面前,以真实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4.2 确定问题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要选好“锚”,引导学生识别并解决问题。面对这4 张图片,笔者通过介绍这几张图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几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事件会放在一起?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吗?或者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关联吗?而这种关联又是什么呢?一些经常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识别问题: 同属公共突发危机事件。 4.3 自主学习 在这些学生回答出答案后, 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玩找相同的游戏, 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公共突发事件特点及影响的认知, 可适当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诸如为什么叫危机? 会有什么影响? 遇到此类事件后,我们一般会怎么做? 应该怎么做? 等等。 4.4 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提倡合作学习,课堂上允许学生前后左右就近组队进行小讨论,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推选出小组代表就刚才所讨论的内容做总结性发言, 如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有哪些?形成的原因?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怎样处理等。所阐述语言不一定与教材表述完全一致,意思相同即可。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4.5 效果评价 根据小组讨论过程及最后的总结发言, 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评价。 5 教学创新:3 线引导 从以上实践运用不难看出, 基于问题解决和知识重建的抛锚教学让教学活动自始至终沿着 “情境线”“问题线”和“知识线”3 条线展开:即由真实情境构成的情境线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线索, 而知识线索则贯穿于问题线之间,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以及学习策略和知识的一次次迁移, 不仅可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能使他们建立有关的思维方式,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抛锚教学中的“3 线”引导,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还能让学生在体验到分析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的同时,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进步。 将抛锚教学运用于课程设计, 将3 线引导贯穿教学始终,是电大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选之路。 [1] 黄小芳.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及实践探索[J].江西社会科学,2019(9):239-246. [2] 章凌.电大开放教育高质量刍议[J].文教资料,2019(23):137-138. [3] 白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式教学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9,(20):37-38. [4] 袁可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视域下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80-182. [5] 段娟.论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运用——以《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20):256-258. [6] 彭达智. 浅谈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设计方法的转变[J].教育现代化,2019(23):237-238. [7] 徐科锋.构建“多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探究―以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学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64-68. 高等教育承担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唯有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5 月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内涵式发展原本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与高校而言,更多是指基于“优结构、提质量、高水平”目标导向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旨在通过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使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达到内部有机统一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外部有机统一的一种发展状态。 诚如习总书记所讲,“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的增长”,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内涵式发展的硬核和精髓。电大开放教育,虽有别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但它以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主要载体,实现远程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效填补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中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空白。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它同样必须遵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电大开放教育逐渐走向边缘,面临着生源锐减、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现实不容懈怠。于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增强电大竞争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所有电大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变革创新是教学质量提升之助燃剂。通过变革传统课堂、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有助于推动电大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基于此, 该文以电大开放教育热门专业之一的行政管理专业《政府公共关系》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抛锚教学”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创新,已期在推进电大内涵式发展建设中贡献微薄之力。1 课程现状分析《政府公共关系》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课, 其理论内容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课程性质与特点造就了该课程每学期1 300 多人选课的庞大规模,遍布全省市县44 个教学点,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1 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于理解并掌握政府公关之核心要素、灵活运用公关活动之方法、技巧和策略,培养学员民主素养(见图1)。1.1.1 掌握政府公关之核心要素是其知识目标具体可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3 个层次。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大致的认识; 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问题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并能运用理论分析实际案例或进行必要的发挥。1.1.2 灵活运用公关活动之方法、技巧和策略是其能力目标使学生在了解、 掌握政府公关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及策略等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公关方法和技巧来改善并优化自己身边的社交关系。1.1.3 培养学员民主素养是其价值目标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未来的中坚力量, 其自身民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而作为行管专业的学生,其民主素养更是不能缺位。 应逐步培养学员的民主态度和民主影响力,让学员坚信自己的有能力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积极地将自身民主态度转化成民主行动, 自愿投身于我国的民主建设中。1.2 教学重、难点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政府公关三要素、 公关活动开展的流程等基本理论,还涉及信息调查、方案策划、新闻宣传、人际交往、工作谈判、行为语言艺术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等大量具体公关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影响政府良好形象塑造的三大要素、领悟公关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实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学习者而言,有关方案策划、人际交往、行为语言艺术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等大量具体公关实务的方法和技巧靠文字的描述很难诠释清楚,更多技巧需要在实战中学习积累,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既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上的难点。图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价值1.3 教学困境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学员主要以“零基础”生源为主,即绝大部分学员并不从事政府机关或相关领域的工作,对政府的基本职能不清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对现有的一些社会问题敏感度欠缺。总体呈现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能力差、文凭动机严重、工学矛盾突出、学习热情不高等显著特点。学校也曾为了适应学生这些特点,调整专业规则,将《政府公共关系》建议开设学期调整为第四学期,考虑到或许经过近两年的系统学习, 学员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究其原因,还在于对理论问题和抽象概念感到陌生,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概念多,理论性较强,不仅加大了教学难度,还容易造成学生的退缩心理。从全省的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课程辅导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几乎是教科书的复制品,即教师在课堂上死板地、一成不变地向学生罗列着分门别类的书本知识,给学生以深奥、难学之印象,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距离感和畏难情绪。这种偏重于理论讲解, 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使课程缺乏新颖性、灵活性与实践性,学生会觉得所学无用,从而对该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2 课程教学反思多年的教学及改革经验,让笔者认识到“兴趣点”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武器。所谓“兴趣点”,顾名思义,可以提起学员兴致的某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片、舆论、视频、案例等,每个学员日常生活中都会对这个点关注, 并且都能对其谈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普通高校的教育对象相比, 电大学员以成人为主,绝大部分是在职人员,对象间不仅存在着年龄上、职业上、知识上、认识上的差异,还存在着需求上和能力上差异,比如说,在学习需求上,有的是以求知为主,有的是以求文凭为主,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电大学员就好比“找相同”游戏,如何在众多异质物体中找同质性,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好在无论身处何处,学员都是“社会人”、都是“政治人”,都离不开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一旦感冒,大家都会跟着打喷嚏。于是,对于行管专业学员而言,那些在社会上影响甚广,且令社会舆论大动干戈的热点公共问题自然而言就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必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兴趣点(见图2)。 将兴趣点带进课堂,教师就可以引导和学生分组讨论、互动,让每个人都有所讲,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有机结合,最终在大家的讨论声中,加深对事件本质的认识,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点(或案例或场景或视频或图片)与知识点的完美结合,笔者将它称之为“抛锚教学”。图2 舆论与兴趣3 教学设计探索笔者将抛锚教学下的教学设计思路概括为: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沿着情境线、问题线和知识线3 条线索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概括提炼可迁移的学习策略,形成学习能力。 通过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见图3)。3.1 重新定位:拓展与特色3.1.1 拓展课,强调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与《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概论》等核心课程相比,《政府公共关系》 课程可定位为行管专业的拓展课程,即在已具备一定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学员的知识结构和眼界,将从前“理论学习”的输入转化为“能力提升”的输出。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重心应集中在对知识点的整合及灵活运用, 而非完全按照现有教材的结构编排照本宣科地填充教学课堂。图3 抛锚教学3.1.2 特色课,以专题形式授课,强调知识点的整合作为第一批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2012 年以来,该课程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改革成果,其中“锚库”是众多改革成果中的一项, 即以专题的形式将近几年来所发生的社会影响较大的24 个热点公共问题进行归类,设计出8 个专题,这8 个专题涉猎广泛,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形象,均符合开放学生学习的特点,且与现有教材内容遥相呼应,方便课程教学使用。独特的授课模式、基于现代远程技术下的“锚库”建设,都已成为打造电大行管专业特色课程的有力支撑。3.2 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关注学习策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掌握(见图4)。开放教育学员以在职人员为主, 学员间在年龄结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价值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性格和习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职业和经历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投入和效果。 开放教育生源的这一特征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习得新知识重构和优化自身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本能”的观点不谋而合。故, 笔者主张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可以使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并在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或观念性知识, 并在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得到运用。图4 建构主义理论3.3 抛锚教学:基于问题解决和知识重构的教学过程抛锚教学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获取直接经验,而非听取间接经验。 缘于此,抛锚教学主张将学习者置身于一个相对真实、 完整的问题背景中,鼓励学习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讨论,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该方法也被一些学者称为 “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不仅有助于提升面授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还能增加学生面授课的到课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笔者积极主张在《政府公共关系》教学过程中采用抛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4 抛锚教学运用抛锚教学设计的落实需分5 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效果评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接下来,笔者以“公共突发事件”知识点为例,演示抛锚教学的具体运用。“公共突发事件”是该课程第九章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涉及公共突发事件的界定、特征、成因、影响、预防、处理等内容,通过该知识点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政府公关实务, 理解具体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和沟通技巧,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重点培养学生遇事的应急能力和分析能力。围绕这一教学目的,笔者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4.1 创设情境笔者将前期收集到的有关 “7.21 北京特大暴雨”“重庆市区氯气泄漏事故”“三鹿毒奶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图片(可以是纸质版、电子版)展示在学生面前,以真实问题创设教学情境。4.2 确定问题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要选好“锚”,引导学生识别并解决问题。面对这4 张图片,笔者通过介绍这几张图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几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事件会放在一起?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吗?或者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关联吗?而这种关联又是什么呢?一些经常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识别问题: 同属公共突发危机事件。4.3 自主学习在这些学生回答出答案后, 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玩找相同的游戏, 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公共突发事件特点及影响的认知, 可适当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诸如为什么叫危机? 会有什么影响? 遇到此类事件后,我们一般会怎么做? 应该怎么做? 等等。4.4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提倡合作学习,课堂上允许学生前后左右就近组队进行小讨论,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推选出小组代表就刚才所讨论的内容做总结性发言, 如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有哪些?形成的原因?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怎样处理等。所阐述语言不一定与教材表述完全一致,意思相同即可。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4.5 效果评价根据小组讨论过程及最后的总结发言, 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评价。5 教学创新:3 线引导从以上实践运用不难看出, 基于问题解决和知识重建的抛锚教学让教学活动自始至终沿着 “情境线”“问题线”和“知识线”3 条线展开:即由真实情境构成的情境线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线索, 而知识线索则贯穿于问题线之间,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以及学习策略和知识的一次次迁移, 不仅可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能使他们建立有关的思维方式,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抛锚教学中的“3 线”引导,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还能让学生在体验到分析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的同时,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进步。将抛锚教学运用于课程设计, 将3 线引导贯穿教学始终,是电大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选之路。参考文献[1] 黄小芳.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及实践探索[J].江西社会科学,2019(9):239-246.[2] 章凌.电大开放教育高质量刍议[J].文教资料,2019(23):137-138.[3] 白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式教学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9,(20):37-38.[4] 袁可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视域下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80-182.[5] 段娟.论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运用——以《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20):256-258.[6] 彭达智. 浅谈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设计方法的转变[J].教育现代化,2019(23):237-238.[7] 徐科锋.构建“多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探究―以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学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64-68.

文章来源:电大理工 网址: http://ddlg.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5011.shtml


上一篇: 电大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究
下一篇: 化学论文_卤氧化铋光催化去除环境污染物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电大理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